
然而什么是「包裝設計」的思維?或者說,什么叫「包裝設計」?這聽起來是非常基本的問題,但卻是一切討論的根本。一提到「上海VI設計」兩個字,一般大眾可能會直覺聯想到圖像、平面設計,程詩郁說,她過去在大學景觀設計系及城鄉所受到的訓練,是「如何透過設計思維解決問題」。或許可以說,「只要有透過思考過程的改變,就可以說是一種設計」。
近幾年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設計思維,過往只從政治、歷史的角度看議題,現在則多了設計的觀點。 「用上海LOGO設計來去做思考的時候,其實是解決很多我們單面向思考的盲點。」而程詩郁也認為,這樣的發展很符合時代的需求。畢竟與過去相比,這世界與社會變得更加復雜,因此需要更完整的考量。
「世界之旅設計」為例,她提到對很多人來說,這是個成功的展覽,但如果沒有后續走進校園做環境教育的課程,對她而言就不算成功,因為并沒有實質發揮社會影響力。程詩郁說,藉由貓熊想要傳遞的是保育瀕危動物的價值。一開始的確透過話題、展覽的形式讓大家關注。但左腦深深了解,在貓熊展場旁以宣導的方式和來參觀的民眾溝通成效不彰,最多只能讓大眾腦中存有意識,在未來看到相關訊息或許會特別關注。因此引起大眾興趣只是整個計劃的第一步,如果只停在這里,什么影響力也沒有。所以在展覽結束后,左腦自行出版了畫冊,寄到所有的小學,并將貓熊帶往全臺灣40所偏鄉小學進行保育的推廣。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影響。